2025年9月19日晚,美国总统川普签署了一份震动全球科技界的总统公告。
公告明确,自美东时间9月21日0点01分起,未来12个月内,凡是在美国境外、准备以H-1B身份入境美国的申请人,其雇主必须为每位员工缴纳10万美元的额外费用,否则将被拒绝签证或禁止入境。
这项被称为“10万美元政策”的新规目的是防止雇主滥用H1B名额,一经公布,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,尤其在印度和中国技术群体之间掀起巨大震动。
很多人连夜坐上飞机,甚至在社交网络上还有一位“倒霉”的网友,刚刚落地,就直接拐弯又上了回美国的航班。
当然,也有等着签证没发回来的,现在只能“听天由命”。
还有很多好心网友支招。
由于夏威夷是美国领土,一些旅客选择先飞往夏威夷,管道“抢先入境”,再转机前往本土。然而,这类临时“曲线返美”的做法同样存在风险,因为航空公司在登机前就可能要求出示缴费或豁免证明。
也祝旅途奔波中的网友们一切顺利。
业内人士指出,对于微软、谷歌、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巨头而言,尽管十万美元是一笔高昂费用,但在战略性人才储备上的投入可能依然能够承受。然而,对于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来说,这笔额外成本几乎等同于关闭大门,严重限制了他们吸引海外高技能人才的能力。
与此同时,部分公司已开始评估替代方案,包括优先考虑境内身份转换,转向O-1或EB-1A等其他签证类别,甚至加快将部分研发岗位转移至海外。
编者注:目前网上关于新政策的一些问题解答及政策解读
对人在境外或计划出境的H-1B
1)先问雇主与律师:是否能完成10万美元付款或走国家利益豁免(NIE)。
2)航班前核验:与航司确认登机要求(可能查验付款/豁免证明),避免“当场被拒”。
3)备选方案:评估改期/改线,但切忌盲目“换飞属地州”铤而走险。
对已在美国境内的H-1B与家属
1)非必要不出境,尤其避免“先回国再签”的惯性操作。
2)任何换雇主/延签,先做合规评估;关注DHS/国务院后续FAQ与口岸执行。
对OPT/STEM在读或应届生
1)与HR评估改线(如O-1/EB-1A/NIW)与境内身份路径的可能性。
2)持续跟踪劳工部工资分位与DHS排序规则的后续细则。
Q1:是不是“所有H-1B”都要每年交10万美元?
A:公告把“10万”作为境外入境/境外裁决的强条件;它不是把USCIS常设费用一刀切改成“人人每年10万”。但只要你在境外、想以H-1B入境/办签,就会被要求先付款或获豁免。
Q2:我人在美国,不出境,要不要补交?
A:公告未要求对已在境内者立刻补缴;但将来出入境、境外续签/换雇主仍会触发新规,需谨慎安排。
Q3:H-4会不会被卡?
A:公告点名H-1B,但实际执行通常与主申绑定;建议随主申一并评估旅行与文件准备。
Q4:能不能申请“国家利益豁免”(NIE)?
A:文本允许个案/公司/行业层面的国家利益豁免,但标准未细化,预计会有政策指引与个案诉讼,短期把握度有限。
Q5:这事儿会不会被法院挡下?
A:主流媒体与律所普遍判断会有法律挑战;但在法院明确裁决前,各口岸/使领馆仍按公告执行。
扫一扫查看更多留言
扫一扫发布评论留言